欢迎来到 李亚倩

又一个WordPress站点

龙行都市【魅力家乡】高邮的这些古井,了解一下!-高邮早9点

2015-03-16 全部文章 374
【魅力家乡】高邮的这些古井,了解一下!-高邮早9点




井,是人工挖成的能取水的深洞
目前暗黑修仙,高邮文物部门登记在册的古井有30多口,还有不少散落在民间,全市古井大概有100多口。

高邮是水网地区,历史上的高邮人为什么要凿井取水?高邮古井有些什么特点?又蕴涵着怎样的文化战火风暴?今天,我们探究古井,一定会从中感受到井文化的无穷魅力。

高邮古井的遗存和功能
唐代著名经学大师孔颖达是这样解释井的:“古者穿地取水鬼伎回忆录,以瓶引汲,谓之为井。”据史书记载,炎黄时代中华先民就发明了凿井技术。尧帝时,有一曲《击壤歌》:“吾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,帝何力于我哉?”说明到了唐尧之时,先民们已普遍“凿井而饮”。考古发掘表明,在原始社会末期,中华先民已经能打出六七米深、直径为两米左右的生活水井。

史书记载,我们高邮先人普遍使用水井。现在我们仍然看到许多古井遗存,如:当铺里有9口古井、王氏故居中有1口古井、孙家大院有4口古井、铜井巷有1口古井松冈千菜,文游台、盂城驿也有古井遗存。在高邮城区现在还保存有“井”的巷名,如姚家井巷、铜井巷、东井巷等。州志记载:在城西南光孝寺内有口井,因出醴泉(甘甜的泉水)称醴泉井,光孝寺改为醴泉寺。所有这些说明,井与高邮先民的生活紧密相连。

高邮为水乡平原,有江苏省第三大、全国第六大淡水湖高邮湖,众多荡滩分布东西,数百条河流交错有致,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。那么历史上的高邮人为什么还要凿井取水呢?我理解,先民们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:一是方便。家里有口井,可以随时取水,不用到河边去挑、去拎,既节省时间,又减轻劳动强度。二是卫生。井泉之水出于地下,在长期的蕴藏和地下流动之中,一方面经土壤过滤,使井水比河水洁净,没有污染,另一方面往往溶入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,因此饮用井水包括用井水泡茶等有利健康。现代科学也证明,清晨喝一碗甘美清洌的井水,对清理肠胃、降低血脂、调节身体机能是有益的。

高邮古井主要承担两项功能:第一项是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,包括饮用、洗涤、浇灌花草等等。由于井水冬暖夏凉,井水具有止渴消暑乃至清心的作用。尤其是燥热的夏季,喝上一碗井水,会带来沁人肺腑的清凉和畅快。宋代诗人范成大有首《夏日田园杂兴》:“黄尘行客汗如浆,少住侬家漱井香欧阳俊文。借与门前磐石坐贝丝·比厄,柳阴亭午正风凉。”道出了井水清凉、夏日饮之胜琼浆的真切感受。古代没有电冰箱之类的保鲜设备,人们多借助于井来藏物保鲜。高邮当铺有口暗井,有人说是用来存放金银财宝以防被盗,我认为可能更多的是夏天用来存放食物保鲜的。第二项是为人们提供消防用水。这一点在当铺就特别明显。高邮当铺除了1口暗井外,还有8口明井,这8口明井就是用于防备火患的。一般来说,井前都放几个大水缸,平时从井里汲水将缸灌满,一遇火情则井、缸全部发挥作用。

高邮古井的结构和历史
高邮古井基本都是砖砌结构,深度在5-6米,也有的8-9米,直径在60公分左右,井口大都有井圈、井栏,一般都是由玄武岩、白矾石、麻石制成,以防泥土或者人畜滑落井中。也有少数古井与地面相平,井口处放制一个中间有圆孔的大的方型石块。有的古井上面架设井架,放置打水用的辘轳。
高邮有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齐,也就是周朝齐国时期(公元前1122年-前221年)。隆庆高邮州志记载:东齐时,有郏道光与其女在高邮取井水炼丹,此井在“州治西南迎仙桥与安定桥之间”(今中山南路南石桥),后人称之为“玉女井”。东晋时期有位政治家叫谢安(公元320-385年),历任征西大将军、吏部尚书、宰相等职。因功名太盛而被东晋孝武帝猜忌,被迫前往广陵(今扬州)避祸。传说他在神居山凿井炼丹。到了南北朝时期,南齐(公元479-502年)有位亘公,到神居山结庵,种药炼丹,“岁久仙去”,而“石井、石臼犹存,井大可(口)五尺,深倍之,一(又)名石塘。”由此可见高邮有井的历史从东齐算起有3000多年了。这里说的是传说中高邮有井的历史,而据考古发现我们高邮最早的井是东汉时期(公元25-220年),距今1900年左右。1956年,大运河拓宽时,在邵家沟(今开发区灯塔村11组)发掘东汉遗址,出土一口井,这口井是用整圆的陶圈一层一层地堆砌起来的,现存南京博物院游艺修真。

又据考古发掘,高邮古井中出土的“韩瓶”较多。

这种韩瓶是韩世忠军队里的士兵用的汲水器,用现在的话说,是军用水壶。现在高邮市博物馆的库房中有10几个“韩瓶”,该瓶罐大小不等,但都是外形瘦长,中部凸出,两头较小。最大的高38厘米,口径和底径6厘米,中间凸出部分直径16厘米,陶制,瓶口处有双耳可以穿绳系挂。周梦晗史书记载,南宋一段时期,高邮是抗金的主战场之一。绍兴四年(1134年)韩世忠为江东宣抚使,驻镇江。金兀术与伪齐军自楚南下进攻承州(当时的高邮叫承州),韩世忠派前军都统解元率兵镇守承州。宋、金两军激战于高邮北门,解元设水军夹河阵,一日13战,守军歼敌甚多,但相拒未决。韩世忠复遣成闵前来支援,大败金兵于高邮城北门。那段时间,韩世忠在高邮修筑城池,积粟治械,以图恢复。因为韩世忠屯兵于高邮,为方便取水,自然要大量凿井。韩世忠的士兵们用“韩瓶”到井中取水,有时绳子断了,“韩瓶”就落在了井中。在考古中有的古井一次就出土好几个“韩瓶”。由此可以推断巨魾,高邮在南宋时期凿井最多。
高邮古井的文化内涵
古井融入高邮先民的生活之中,因而出现了许多有关井的神话传说。最为典型的是“秦邮八景”之一“玉女丹泉”金立群简历。东齐时,有个叫郏道光的人,与他女儿住在高邮南石桥一口古井旁边,每天他们都从古井中汲得甘泉回家,冶炼长生不老的仙丹。五年后,仙丹炼成,郏道光父女吃下仙丹死去。第二天清晨,古井中忽然飞出一只丹顶鹤,人们惊奇地看到,郏道光与他女儿骑在鹤背上,飞向缭绕的云雾中。人们奔走相告,郏道光父女成仙了。从此人们将南石桥改为迎仙桥,称桥旁的古井为玉女井。还有一个传说:南石桥不远处有座优钵罗庵(今高邮师范内),庵中有口井。相传庵中曾有个叫大楞的和尚,宠养一头白鹿。大楞每天在一个有凹塘的石板上小便,白鹿总是把小便吸干。两年后,白鹿有孕并生下一美女。不久,白鹿病死,大楞抚养鹿女成人,并一直藏在庵内。鹿女16岁那年,庵内做佛事,许多百姓前来烧香拜佛。鹿女好奇,从屋内走出,引起众人议论,指责大楞,羞辱鹿女。鹿女含泪拜谢大楞养育之恩后,便纵身投井。不久,有人见鹿女从南石桥井中跃出,驾着仙鹤,向大楞招手,然后飞入九霄云外。

古井还与文学结缘,水井入诗,从一个侧面显现出井的文化内涵。比如,秦少游在《田居四首》中说道:“土井时一汲,柴车久停驾。”《春日杂兴》:“潭潭故邑井,猗猗上宫兰,不食自清渫(音:谢,意:清澄),莫服更幽闲。”清代诗人冯景在《和宋荦淮扬赈饥示官吏韵》中说道:“父母方孔迩(意:迫近饥寒),井邑何忍迁。”《隆庆高邮州志》记载高邮有名的古井有四口:玉女井、醴泉井、丹井、三箍井恬妃传。后人写这些井的诗词有好多首。比如神居山上的丹井,清代诗人李滢在《神居山》中写道:“更踏蒿莱问丹井,荒冈曾有谢公游。”清代高邮籍诗人李必恒在《神居山》中写道:“其上有仙迹,井臼尚如昨。”还有咏高邮八景“玉女丹泉”的诗,宋代诗人蒋之奇《题东园诗》:“郏家女子已仙去,尚有故井存通衢。”明代诗人胡俨《盂城八景》:“迎仙桥边有遗井,石甃(音:宙闪卓博识,意:井壁)土花绣如锦,丹成双鹤去冲天,一坳寒碧犹凄凛。”清代高邮籍诗人孙宗彝《玉女丹泉》:“仙人井畔水盈盈,那有仙人地上行。洙泗一灯余白鹿,洛阳三月见黄莺。桑田是变泉非改,逢苑难登丹易成。且挽天河掘天井,手顷甘泽润苍生。”清代诗人徐联斜《玉女井》:“何年玉女成丹井,古寺颓垣水一泓。不必远求句漏令,神仙只在冷清中。”(“句漏”是个地名,传说产炼丹的原料)。临泽有口三箍井,州志记载:“其水清甘,冬夏不涸,今相传井栏在镇西大塘边,俗亦名仙人井。”清代临泽诗人韦柏森写下菱川竹枝词《三箍井》:“三箍井汲水清涟,从古流传说是仙。借向盂城谁得似,飞升玉女剩丹泉。”韦柏森想像这个古井可能与玉女井一样,玉女飞天留下了丹泉。时至今日,还有人用诗描绘这些古井的神奇传说。比如高邮诗词学会会员居瑞洲所作《鹿女丹泉》:“罗庵方井叫丹泉,此地曾经出鹿仙。和尚深情抚幼仔,亭亭玉立鹤飞天。”

中国人历来视铺路架桥为行善积德的事,对于挖井同样持这种态度,一句“吃水不忘掘井人”就道出了其中的真谛。同时,对井的态度,也往往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。《乾隆高邮州志》记载,在迎华驿前曾有一口“义井”。这里的“义”,应该指挖井人的义举,为公众做的一件有益的好事。虽然人物故事没有流传,但井名留了下来。高邮城铜井巷北段有一口井,龙行都市是清代开凿的。井栏八边形,石质为玄武岩爱的替身,高0.38米,口直径0.55米,由于常年使用,井口光亮平滑。因井的底部为铜板,故称之为铜井潘文石。

该铜井本为李氏院落内的一口井,李家经营做生意,周围邻居经常通过他家店面到后院来打水。李家感觉这样大家都不方便,于是将此井隔出院子,成为这条巷中的公用井,而铜井巷也因此而得名偷神家族。如今,文物部门在铜井巷头挂了一个解读牌,上书:“清代铜井李姓创,为便邻里出院墙”,向世人彰显李氏人家的慷慨义举。

高邮古井,滋养生命、防备火患、绿化环境、藏物保鲜,是高邮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水源之一。在悠悠的岁月里,高邮古井流淌着汲取不竭的文化琼浆。
来源:网络
免责声明: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,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,请给我们留言,我们收到通知后,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站删除。

招人才,找工作,到高邮论坛!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