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 李亚倩

又一个WordPress站点

雷锋哥【预习】七年级上册《观沧海》-初中古诗文同步课堂

2014-05-09 全部文章 538
【预习】七年级上册《观沧海》-初中古诗文同步课堂


观沧海[东汉] 曹操
(体裁:古体四言诗或乐府诗)
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
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
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
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
日月之行历史系男生,若出其中;
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
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赫连鹏。
作者简介
曹操(155-220):即魏武帝。东汉末年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诗人。字孟德,小名阿瞒,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市)人。其诗以慷慨悲壮见称。
文本解读
《观沧海》是建安十二年(207)九月曹操北征乌桓,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。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,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,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,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。
选自《乐府诗集》,这是《步出夏门行》中的第一章。
注释
(1)临:登上,有游览的意思。
(2)碣(jié)石:山名。碣石山,在现在河北昌黎。汉献帝建安十二年(207)
秋天,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。
(3)沧:通“苍”,青绿色。
(4)海:渤海。
(5)何:多么。
(6)澹澹(dàndàn):水波动荡的样子。
(7)竦峙(sǒngzhì):高高地挺立。竦,高。峙,挺立。
(8)萧瑟(xiāosè):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刘大卯。
(9)洪波:汹涌澎湃的波浪。
(10)日月:太阳和月亮。
(11)若:如同.好像是.。
(12)星汉:银河。
(13)幸:庆幸、荣幸。新课 标 第 一 网
(14)甚:极其雷锋哥明末枭雄,很。
(15)至:极点。
(16)幸甚至哉(zāi):很荣幸至此。
(17)咏:歌吟。
(18)咏志:即表达心志。
(19)志:理想。
(20)歌以咏志: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。
(21)观:欣赏。
(22)幸:庆幸朱玛娜。
(23)咏志:即表达心意。咏:歌吟。
(23)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:诗歌配乐演唱使得附加语,与正文内容没有关系。
(24)以:连词麻阳政府网,来(以观沧海)
(25)以:用(歌以咏志)
译文
登上高高的碣石山,来眺望苍茫的大海。水波多么汹涌澎湃芳享,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。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,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。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,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。雄伟的太阳,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,好像在大海里升起。雄伟的太阳,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,好像出自大海里。喜悦高兴到了极点,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。
诗歌鉴赏
从诗的体裁看,这是一首古体诗;从表达方式看伽乐传媒,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。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这两句话点明“观沧海”的位置:诗人登上碣石山顶,居高临海,视野寥廓,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范小宁。以下十句描写,概由此拓展而来。“观”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,岑碧青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,气势雄浑的特点。
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祈福人,有动有静,如“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”与“水何澹澹”写的是动景菠组词,“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”与“山岛竦峙”写的是静景。
“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”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,有点像绘画的轮廓。在这水波“澹澹”的海上,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,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,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,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异世超级教师。
“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”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:虽然已到秋风萧瑟,草木摇落的季节,但岛上树木繁茂,百草丰美,给人诗意盎然之感。后二句则是对“水何澹澹”一句的进一层描写:定神细看,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,汹涌起伏。这儿,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,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。
作者面对萧瑟秋风,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:在秋风萧瑟中,大海汹涌澎湃,浩淼接天拍案警世,山岛高耸挺拔,草木繁茂,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茶竹永川论坛。这种新的境界,新的格调,正反映了他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的“壮志”胸怀。
“日月之行汉赋四大家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”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。前面的描写,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,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,纵意宕开大笔异界龙尊,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;茫茫大海与天相接,空蒙浑融;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,日、月、星、汉(银河)都显得渺小了,它们的运行,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。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,既是眼前实景,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,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.
“幸甚至哉恶妇之春,歌以咏志。”这是合乐时的套语,与诗的内容无关。


觉得不错,请点赞↓↓↓

相关文章